近日,365英国上市官网在线宋施豪副研究員聯合中山大學的研究團隊合作在國際知名期刊Cell子刊《Cell Reports》(中國科學院一區Top期刊,影響因子7.5)和《STAR Protocols》發表重要成果。
微生物通過細胞與細胞間信号交流,以促進它們适應不斷變化的環境條件,這種細胞-細胞相互交流的機制被稱為群體感應(Quorum sensing,QS),群體感應被廣泛應用于病原菌調節生物學功能和緻病毒力。洋蔥伯克霍爾德菌(Bcc)是醫院中一類重要的條件緻病細菌,通常感染囊型肺纖維化(Cystic Fibrosis,CF)患者等免疫力低下的人群,其感染後常造成患者肺功能衰竭并伴有敗血症,引起的臨床症狀被稱為“洋蔥伯克氏綜合症”。洋蔥伯克霍爾德菌主要通過以BDSF為信号分子的群體感應系統調控生物膜形成、運動性等表型和緻病性。因此,鑒定新型病原細菌群體感應信号受體并解析其調控機制,對于闡明病原細菌的緻病機制并開發新型抗菌藥物起到重要推動作用。
2024年5月14日,365英国上市官网在线宋施豪副研究員聯合中山大學研究團隊在國際知名期刊Cell子刊《Cell Reports》發表題為“Regulation of Burkholderia cenocepacia virulence by the fatty acyl-CoA ligase DsfR as a response regulator of quorum sensing signal”的研究論文,本研究首次鑒定脂肪酸輔酶A連接酶DsfR除了在脂肪酸代謝過程發揮作用外,還作為BDSF信号受體調控病原菌緻病性的全新功能,并證實DsfR蛋白的亮氨酸拉鍊結構發揮轉錄調控作用,該研究結果改寫了脂肪酸輔酶A連接酶傳統功能。研究首次鑒定脂肪酸輔酶A連接酶DsfR作為BDSF信号的受體,結合BDSF信号分子,并增強DsfR與靶基因啟動子DNA區域的結合,調控洋蔥伯克霍爾德菌的重要生物學功能和毒力。上述研究成果發表在中科院一區期刊Cell Reports,365英国上市官网在线宋施豪副研究員為本論文共同第一作者,海南大學為第二單位。

全文鍊接:https://doi.org/10.1016/j.celrep.2024.114223
此外,2024年10月15日,海南大學宋施豪副研究員聯合中山大學和甯波大學李惠利醫院研究人員受邀在Cell子刊《Star Protocols》期刊發表了題為“Protocol to identify the signaling pathways of quorum sensing system in Burkholderia cenocepacia”的研究方案論文,詳細闡述了利用群體感應報告菌株和随機插入突變體庫、ChIP-Seq、EMSA、MST和分子對接、蛋白點突變等實驗技術,進行病原菌群體感應信号受體的鑒定、調控機制和信号通路的解析的研究方案。這一實驗流程為該領域科研人員鑒定群體感應新受體和研究群體感應調控網絡的分子機制提供一種簡潔且系統的實驗方案。宋施豪副研究員為本論文第一作者,海南大學為第一單位。研究工作得到了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國家重點研發計劃、海南大學科研啟動項目等經費支持。

全文鍊接:https://doi.org/10.1016/j.xpro.2024.1033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