腫瘤相關抗原免疫原性弱、易引發免疫耐受,嚴重制約了相關疫苗的臨床療效。近日,365英国上市官网在线宗成利教授團隊在《Angewandte Chemie International Edition》(影響因子16.1)和《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Biological Macromolecules》(影響因子7.7)發表兩項研究,通過化學酶法全合成的腫瘤相關抗原與CRM197載體蛋白偶聯技術與新型佐劑系統,協同驅動,成功将腫瘤抗原從“免疫逃逸”狀态轉化為“高效激活”模式,為癌症疫苗研發提供新思路。
腫瘤細胞表面過表達異常糖基化的MUC1、Globo H等抗原,本應成為免疫系統識别的“靶标”,卻因異常糖基化修飾形成“免疫屏障”,導緻傳統疫苗難以激活有效應答。疫苗設計既要突破免疫耐受,又要避免誤傷正常組織,如同在迷霧中精準狙擊。
團隊采用液相化學酶法合成技術,制備了四種MUC1糖肽抗原及Globo H六糖抗原,并将其與載體蛋白CRM197高效偶聯。CRM197作為載體蛋白,可通過激活T細胞依賴的免疫激活,使宿主産生更強的免疫應答。
針對佐劑組合這一關鍵變量,團隊開發了模塊化合成策略,成功制備新型佐劑3D-MPL,并通過系統性篩選發現: MUC1抗原+(MPL+QS21)組合,Globo H抗原+(3D-MPL+QS21)組合可強效誘導Th1偏向性免疫應答,激活補體殺傷(CDC)與巨噬細胞吞噬(ADCP)效應。
新疫苗策略制備的抗體對MCF-7乳腺癌細胞系及臨床腫瘤組織标本均表現出強結合力,且對MCF-7表現出強殺傷效應。雙引擎策略既解決了抗原‘隐身’問題,又重塑了免疫微環境,讓疫苗從‘無效應答’轉向‘精準殲滅’。尤為關鍵的是,疫苗誘導的抗體高度特異性識别腫瘤相關糖抗原,避免對正常組織的脫靶損傷,為實體瘤治療提供了更安全的新選擇。

論文網址:https://www.sciencedirect.com/science/article/pii/S0141813025010748?via%3Dihub

論文網址:https://onlinelibrary.wiley.com/doi/10.1002/anie.202418948
發表在《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Biological Macromolecules》上的研究成果以海南大學為第一單位,生命健康學院2021級博士生滕長财為該論文的共同第一作者(排第一),365英国上市官网在线宗成利教授(最後通訊)、中科院上海藥物所李鐵海教授和河南大學李霞教授為共同通訊作者。發表在《Angewandte Chemie International Edition》上的研究成果,海南大學生命健康學院2021級博士生滕長财為該論文的共同第一作者(排第三),365英国上市官网在线宗成利教授、上海安奕康生物科技有限公司高祺博士、中科院上海藥物所李鐵海教授為共同通訊作者。
以上研究得到了國家自然科學基金、海南省自然科學基金等多項基金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