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5日上午,美國貝勒(Baylor)醫學院和萊斯(Rice)大學教授,貝勒醫學院冠頂教授,上海複旦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馬劍鵬教授應邀來海南大學為海大師生作題為Multiscale Modeling of Protein Structures的學術報告。我院師生積極參加。
馬劍鵬教授
報告上,馬教授通過多個簡單、生動、形象的短視頻揭示蛋白質的運動本質,闡述了在時間、空間等多維度對蛋白質成像的重要意義,以及生物醫學成像技術的重要性。報告結束後,馬教授和在座的師生進行了互動,詳細耐心的解決了師生們提出的疑惑。
報告會現場
馬教授曾擔任清華大學生命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QR計劃”入選者,在哈佛大學化學系從事博士後研究,是美國Baylor醫學院和Rice大學終生教授。現任複旦大學特聘教授,與諾獎獲得者Michael Levitt于複旦大學成立了複雜體系多尺度研究院。因其在計算生物學和結構生物學領域的重要貢獻,2004年獲得Norman Hackerman化學研究獎。
馬劍鵬教授的研究領域為生物物理,計算生物學及結構生物學。主要緻力于發展針對生物體系研究的新的計算方法,用以克服實驗研究中的困難,與實驗手段相結合解決複雜生物體系中的重要問題。他的研究在中低精度蛋白質結構與功能以及蛋白質折疊研究領域内處于前沿和主導地位。他發展的包含大尺度運動的多尺度多精度結構精化的方法大大推進了X光晶體衍射,低溫電子顯微鏡和纖維衍射領域中柔性結構分子的精化。他最新發展的計算方法成功地應用于中等大小蛋白的折疊問題。馬劍鵬博士課題組近年來在Nature, Science, Proc. Natl. Acad. Sci., Biophys. J.,J. Am. Chem. Soc.等國際著名雜志上發表論文53篇,并多次在國際學術會議上做邀請報告。( 文/圖:管慶豐,石彥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