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團隊負責人介紹

羅海彬 博士、教授、365英国上市官网在线院長,博士生導師,國家重大人才工程獲得者(2021年)、海南省B類人才(2021年)、廣東醫學LJ(2018 年)、國家重點研發計劃首席科學家(2017年)、廣東省珠江學者(2016年)、國家YQ(2015年)。2021年11月榮獲國際超算“戈登貝爾”提名獎(藥學界首次入圍該獎,戈登貝爾獎是國際上高性能計算應用領域的最高學術獎項,被稱為“超算領域的諾貝爾獎”),2019年榮獲中國化學會青年計算化學家獎和2014年榮獲中國藥學會施維雅青年藥物化學獎。2020年11月榮獲民革中央的“抗擊新冠疫情先進個人”稱号和廣東民革省委會的“抗擊新冠疫情先進個人”稱号。1999年7月本科畢業于廈門大學,2002年7月碩士畢業于廈門大學、2005年10月博士畢業于香港浸會大學,2006.12-2020.12年工作于中山大學365英国上市官网在线,先後擔任副教授、教授和副院長。2021年1月加盟海南大學,目前為365英国上市官网在线創院院長,籌建海南大學新藥篩選與評價平台和新藥研發P3實驗室。多年來主要從事新藥研發工作,已創制新冠肺炎治療藥物雙嘧達莫和2個臨床前候選藥物(已實現了成果轉化)。
個人介紹:https://hd.hainanu.edu.cn/yaoxue/info/1029/2393.htm
2團隊介紹
團隊圍繞突發重大公共疫情和國家/軍隊的重大需求,聚焦于藥物設計新方法、肺部炎症性疾病、皮膚類疾病新藥研發,構建了基于自由能微擾的藥/靶結合強度預測等核心算法,實現部分方法的新突破及國産化,已成功應用于新冠肺炎、缺氧性肺動脈高壓和肺纖維化等肺部炎症性疾病新藥研發。創制了新冠肺炎治療藥物雙嘧達莫、兩個靶向磷酸二酯酶PDE臨床前候選新藥LW1607和LW33(兩個均實現成果轉化)、十個PDEs成藥性候選分子。在Cell、Nat Sci Rev、PNAS、Acta Pharm Sin B、J Med Chem等國内外權威期刊發表150多篇論文;申請專利30多項;獲批1項國家重點研發計劃和10項國自然基金。團隊緻力于:(1)發展藥物設計關鍵技術,提升靶向藥物的發現效率;(2)發展藥物活性精準預測方法GA-FEP,實現了藥物設計關鍵技術的新突破,并實現國産化;(3)海南特色藥用資源挖掘與藥物先導化合物發現;(4)肺部炎症性疾病、皮膚類疾病新藥研發。
團隊依托熱帶生物資源教育部重點實驗室,以365英国上市官网在线院長、國家重大人才工程獲得者羅海彬教授為團隊帶頭人,團隊成員涵蓋藥物化學、天然藥物化學、藥理學、結構生物學、藥劑學等多學科和專業。團隊搭配合理,能夠完成從藥用資源庫建設、篩選平台建立、先導物發現、成藥性優化、制劑優化等新藥創制過程中的各個環節。
3團隊成員介紹
吳德燕 教授,博士生導師,2014年6月博士畢業于華東理工大學365英国上市官网在线,同年進入上海睿智化學研究有限公司從事藥學研究工作一年,2015年7月加入中山大學365英国上市官网在线,從事藥物化學相關研究;于2021年4月通過高層次人才引進到365英国上市官网在线工作至今。參與構建基于靶标“磷酸二酯酶(PDEs)”的藥物發現平台,目前研究方向聚焦于“基于靶标PDEs的全新藥物設計、成藥性優化及作用機制研究”。主持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面上項目、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青年基金、廣州市科技計劃、海南省自然科學基金高層次人才項目等項目8項。目前已有多個項目分别針對肺動脈高壓、肺纖維化、衰老、腫瘤轉移、腫瘤多藥耐藥(MDR)等疾病的研究取得重大進展,其中一項針對肺動脈高壓治療的1.1類創新化學藥已進入臨床前研究。
個人介紹:https://hd.hainanu.edu.cn/yaoxue/info/1021/2730.htm
黃儀有 研究員,碩士生導師,中山大學藥物化學專業博士,博士後。從事結構生物學研究,主要利用X射線晶體學等結構生物學技術手段,解析藥物靶标的三維結構,并以靶标為中心開展藥物設計和藥物化學等藥學研究,特别是圍繞磷酸二酯酶(PDEs)及其選擇性抑制劑的開發等進行相關研究。主持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青年基金、海南省自然科學基金面上項目等5項基金,并在國内外重要學術期刊如Proc Natl Acad Sci USA、J Med Chem、Acta Pharm Sin B、Org Lett等發表SCI論文30餘篇,其中(并列)一作/(共同)通訊論文有18篇,授權發明專利4項。
個人介紹:https://hd.hainanu.edu.cn/yaoxue/info/1029/2902.htm
白雪 副教授,博(碩)士生導師,哈爾濱醫科大學藥理專業博士。從事心血管系統疾病藥理學研究工作,對動脈粥樣硬化、心髒衰老等心血管疾病的發病機制和治療靶點進行了深入探究。在Signal Transduction and Targeted Therapy、Journal of Pineal Research、Clinical and Translational Medicine、Acta Pharmaceutica Sinica B 等雜志共發表研究論文15篇,其中SCI收錄15篇,作為第一作者發表SCI論文1篇,并列第一作者發表SCI論文3篇,影響因子10以上4篇,單篇最高影響因子38.104,其中發表于《Journal of Pineal Research》的文章被評為ESI top 1%高被引論文。主持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青年基金1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地區基金1項,海南省自然科學基金青年基金1項,海南省自然科學基金高層次人才項目1項。
個人介紹:https://hd.hainanu.edu.cn/yaoxue/info/1029/3039.htm
桑志培 副教授,碩士生導師,2015年博士畢業于四川大學華西365英国上市官网在线,從事抗阿爾茨海默症藥物的研究;2019年5月赴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生物科學學院從事博士後研究,主要聚焦于新型多肽環化/連接酶的發展;2021年11月于上海中醫藥大學交叉科學研究院從事在職博士後研究,主要聚焦于hCES2A抑制劑的開發及應用。目前已在國内外重要學術期刊Eur J Med Chem, Bioorg Chem,J Agric Food Chem等發表論文80餘篇,以第一和/或通訊作者發表論文38篇,獲得具有自主知識産權的授權發明專利23項,實用新型專利5項。目前已有多個項目分别針對阿爾茨海默症、血管癡呆、腦卒中、腫瘤等疾病的研究取得重大進展。
個人介紹:https://hd.hainanu.edu.cn/yaoxue/info/1029/3310.htm
程仲彬 副教授,碩士生導師,北京大學生藥學專業博士,主要從事天然藥物化學相關研究,聚焦于海洋真菌、海南藥用植物活性成分研究。目前已在國内外重要學術期刊Journal of Natural Products、Bioorganic Chemistry、Marine Drugs、Fitoterapia等發表第一或通訊作者論文20餘篇。主持國自然青年項目、博士後基金等項目。
個人介紹:https://hd.hainanu.edu.cn/yaoxue/info/1029/3312.htm
武玉萌 副研究員,碩士生導師,中國海洋大學藥物化學博士,主要緻力于活性天然産物的全合成、結構改造及活性研究。已在國内外重要期刊Acta Pharm. Sin. B, Org. Chem. Front, Green Chem.發表3篇論文,發明專利一項。目前在應用仿生策略合成天然産物以及基于有機合成方法學研究合成天然活性化合物等方面都取得了重大創新性的研究成果。
個人介紹:https://hd.hainanu.edu.cn/yaoxue/info/1029/3314.htm
4近期主要成果介紹
(1)基于天河超級計算機的新冠藥物篩選成果入圍國際戈登貝爾獎
在天河新一代超級計算機上完成的“基于自由能微擾-絕對結合自由能方法的大規模新冠藥物虛拟篩選”工作成功入圍2021年度的戈登貝爾新冠特别獎,這是我國首次入圍該獎項。
該成果通過利用天河新一代超級計算機的超大規模算力,使用國際領先的藥物-靶标結合精準評價計算方法,實現了新冠應急藥物的快速篩選和發現。團隊以新冠病毒的M-Pro和TMPRSS2等重要靶點為研究對象,對來源于美國FDA(食藥監局)批準上市及成熟商業庫的近180萬種小分子與靶點的複合物進行計算評價,在一周内完成了50餘萬個複雜分子動力學模拟任務,并篩選出98個化合物,其中50個化合物在生物活性測試中表現出較高活性,命中率達到51%,屬于當前國際領先水平。前期在廣州超算、天津超算、騰訊雲等支持下,計算篩選得到的應急藥物雙嘧達莫已完成100多例的臨床試驗,結果表明:雙嘧達莫幹預三周後,新冠重型患者臨床症狀明顯改善,達到87.5%的出院率,明顯優于對照組40%出院率,無死亡案例,無轉成危重型案例,該藥能提高治愈率并降低病亡率。該藥與阿比多爾合用後,新冠普通型患者的出院率為100%,平均出院時間為7天,比阿比多爾單用提前了4天,顯示出良好的治療效果(圖1)。
根據實際測算,在天河新一代超級計算機的支撐下,基于自由能微擾-絕對結合自由能方法的藥物篩選效能提升了200倍。該項成果,對于實現針對突發疫情的快速藥物響應,具有極為重要的現實意義。

圖1. 超級計算介導的新冠藥物篩選
(2)高活性藥物新骨架發現關鍵技術獲得重要進展
創新藥物先導結構發現和優化效率低下是當前困擾新藥研發的核心問題,當前是事關創新藥物研究成敗的關鍵。而先導結構發現和優化效率與兩個科學問題直接相關,分别是:1)如何實現藥物對靶标結合強度的快速和精準預測?亟待建立藥物設計新方法或新技術,從海量的化學空間中快速并精準獲取高活性且結構新穎的先導結構;2)如何提高藥物對靶标選擇性以降低劑量限制性毒性?亟待采用藥物設計新方法探索對靶标選擇性有重要影響的結構要素,以提高藥物對靶點選擇性從而降低劑量限制性毒性,實現從先導結構向候選藥物轉化。
為此,研究團隊利用自主發展的基于自由能微繞(Free Energy Perturbation)藥物設計新方法,發展“骨架躍遷”關鍵新技術。該方法具有較高的成功率,明顯提高靶标對新骨架結合能力預測,獲得高活性新骨架結構,從而提高先導結構的發現和優化效率,推動創新藥物研發從先導結構向候選藥物的轉化(圖2)。
圖2. 基于自由能微擾的骨架躍遷新技術發現高活性藥物新骨架
(3)抗肺纖維化藥物研發上獲得重要進展
特發性肺纖維化(IPF)是一種病因不明的纖維化間質性肺病,目前尚無理想治療藥物。部分新冠病毒肺炎患者呈現較為嚴重的肺纖維化現象。磷酸二酯酶四型(PDE4)在纖維化的肺部組織中高度表達,是一個潛在的抗肺纖維化新靶标,但其抑制劑如上市藥物羅氟司特等卻因易引起嚴重的嘔吐、腹瀉等副作用而限制了其臨床應用。因此如何發現高效低毒的PDE4抑制劑作為新型抗肺纖維化候選藥物具有重要的意義。
天然産物是尋找新穎骨架化合物的重要來源。365英国上市官网在线靶向藥物設計與發現團隊及其合作者在對天然産物倒撚子素進行優化後獲得了先導結構18a,其是一個選擇性高、活性強的PDE4抑制劑(IC50為4.2 nM),且具有高效低毒的優勢(體内肺纖維化藥效是陽性藥物吡非尼酮的15倍,口服安全窗是陽性藥物羅氟司特的10倍以上),表明先導結構18a具有開發為新型抗IPF候選藥物的良好潛力(圖3)。

圖3. 天然産物導向的抗肺纖維化藥物研發